当前位置:首页 > 揭秘 > 正文

毕业答辩只有一名学生

admin 2025-05-15 1

  6月1日,在东北林业大学成栋楼1102教室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论文答辩会,只有一名学生参加。当女孩从容自信、条理清晰地讲台上进行本科专业论文答辩时,我们无法联想到这样的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就在一年前还在与NK细胞型白血病做着顽强抗争。

  站在讲台上的女孩叫李敏,是东北林业大学2016级经济管理学院学生,2020年1月,在大四毕业前,李敏正认真备考硕士研究生考试,频繁的发烧、咳嗽、胸闷症状扰乱了她的复习的节奏,由于病情逐渐加重,父母先后带她到牡丹江、哈尔滨等多家医院就诊,经复诊确认李敏罹患NK细胞白血病。医生坦言,在黑龙江当地已经无法得到更好的治疗,听从医生的建议父母连夜带着李敏踏上了去往天津的求医之路。

  “孩子生病这一年,把几辈子的罪都遭完了。”李敏的母亲含着眼泪回忆这一年孩子生病的种种经历。骨穿、化疗、进仓、抽骨髓……能治疗,就代表还有生的希望,正是凭借这份信念,一家人挺了过来,庆幸的是李敏与妈妈的骨髓配型成功,这个饱经风霜的家庭再次看到了希望。然而上百万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普通农村家庭犯了难。

  在李敏一家人一筹莫展之际,母校的师生通过网络平台为其筹集手术及治疗费用,“有些专业老师捐完款之后,还转发给认识的朋友再为孩子捐款,当晚学校师生的朋友圈被筹款信息所覆盖,筹款金额也快速增长,大家都想用行动为这个姑娘做点什么,东林人凝聚的力量也在这一刻传递给了更多人。”李敏的辅导员王海飙回忆。同时东北林业大学的学生资助中心、校友基金会共筹集5000元,也在第一时间送到李敏家人的手中。成功筹集手术费用后,为李敏移植骨髓赢得了宝贵时间。

  “每当浑身无力、全身疼的发抖的时候,我都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因为我还有一群可爱的伙伴在等我回归校园。”李敏这样说道。在手术前夕,李敏的室友与学校同学一直都在为她加油打气。怕打扰她休息,有的同学默默给她留言;有的三五成群为她制作加油助力视频;有的学生家长以个人名义捐款上千元。爱心汇聚的暖流,慢慢融入李敏的心中,也让她的身体慢慢好转。

  又到一年毕业季,得知李敏的身体已经基本恢复,可以完成论文答辩后,其所在学院安排论文指导老师提前对她进行一对一指导。

  当老师宣布通过答辩的那一刻,李敏和家人眼中都含满了泪水。“太不容易了。”李敏的妈妈激动地说。答辩老师表示,学校对待每一名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严格要求,从李敏回答老师的提问看,在准备论文上,她下了很多功夫。专业教师吕浩华教授将《破解幸福密码》的书籍赠予李敏,希望她今后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将这份严谨、认真、积极、自信的态度带到生活中的每一处,影响鼓舞身边更多的人。

  李敏将两封手写的感谢信交给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耿玉德和辅导员王海飙。“感谢学校、老师们,为我们开设绿色通道,辅导员多次联系我们询问实际困难,从前期的结业事宜、行李邮寄、保险报销到毕业答辩、二次报销等方方面面提供帮助,我们无以为报,和孩子爸爸想把这面锦旗送给学校,来表达我们全家的感谢。”李敏母亲激动地说。

  让李敏颇感意外的是,学院还为她自己准备了一场难忘的毕业典礼,院长耿玉德为她拨穗。“今后,无论你在哪里遇到困难,学校始终是你的家。”耿院长暖心地说。李敏的班级同学们也在线上送来毕业祝福。“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们总能在我需要帮助时带给我前进的力量与勇气,对待未来我充满信心。”看到学院和同学所做的一切,李敏备受感动。

  6月1日的天空一直下着微微阵雨, 在结束答辩走出教学楼后,天已经放晴了,李敏闻着雨后清新的空气和花香,感受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幸福感油然而生。对于她来说,经历暴风骤雨后,即将迎来崭新的美好生活。换上辅导员老师准备的一身学士服,李敏领着父母一起重走曾经熟悉的校园,博物馆、学校正门、上课的教学楼……这些给她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让她深深眷恋。

  东北林业大学是李敏梦想开始的地方,在这一刻她为了梦想重新起航。目前她正在准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想成为一名数学教师,将学校、老师给予她的爱和温暖延续下去,帮助更多的孩子成长。“在生命最黑暗无助的时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援手相助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我要养好身体,回报社会。”

  辅导员王海飙表示,虽然李敏已经毕业,但是他们会一直关注关心她的生活,后续会为她提供就业指导。

  为起草复粟裕、张震等电。电报指出:在整个中原形势下,打运动战的机会是很多的。但要有耐心,要多方调动敌人,方能创造机会。最近时间内,陈士榘、唐亮需要协助刘邓作战。只要刘邓能打一二个好仗,局势就会开始起变化。因此你们到达适当地区后,不是休息三天,而是休息半月左右,全军精心研究技术战术,养精蓄锐。即使有打小仗的机会,主力也不要去打。等候刘邓对张轸作战完全结束,陈唐到达陇海汴徐线附近并休息若干天恢复疲劳之后,再采取调动敌人之行动,于运动中歼灭敌人。在打五军、七十五师等部时,不要企图一次打得太多,要说服干部不要急于求赫赫之名,急于解决大问题,而要坚忍沉着,随时保持主动。这封电报收入《文集》第五卷。

  致电斯大林,进一步阐述志愿军多打小规模歼灭战的作战方针。电报指出:我军过去总想用大包围的方法,企图一次解决敌人一个至几个整师,结果没有达到目的,而包围和歼灭敌军的几个连至一二个营的机会则较多。因此,不要做现在我军还不能做到的事,不要企图打大规模的歼灭战,而应精心设计,寻找机会,多打小规模的歼灭战。

  会见“九十年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会议全体与会者时指出: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

  他谈到改革与风险指出:改革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问题是要搞得比较稳妥一些,选择的方式和时机要恰当。不犯错误不可能,要争取犯得小一点,遇到问题就及时调整。这是有风险的事情,但我看可以实现,可以完成。这个乐观的预言,不是没有根据的。同时,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这篇谈话的一部分以《要吸收国际的经验》为题,收入《文选》第三卷。

  习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希望中外工程科技专家学者加强合作,共同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他指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将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是工程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全球工程科技人员要切实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他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中国拥有4200多万人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这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可宝贵的资源。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建设一个和平发展、蓬勃发展的中国,造福中国和世界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6月3日 中央作出《关于目前区学生工作的几个决定》,指出今后党在区的方针,是为长期的潜伏发展积蓄力量,争取人心。

  6月3日 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该条例。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成为历史。

  6月3日 中国工程院在北京成立。它是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工程院设立院士制度。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从已经在工程科学技术领域中做出系统性、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的优秀工程科学技术专家中选举产生的,为终身荣誉。每两年增选一次。

  6月3日 国务院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

  6月3日 习在参观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时强调,新形势下,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定信心,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在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919年6月3日以后,上海工人率先罢工,使五四爱国运动进入新的阶段。图为北京《晨报》关于上海六、七万工人总同盟罢工的报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相关阅读
全部评论(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